《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看着目录中记下的 17 种树木,若不是我曾见过一部分树的样子,在我看完这本书后,还是不知道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树木究竟长成什么样子,也许是我本身很难将抽象的描述和黑白的剪影画转换成我能够理解的样子,哪怕现在把实物放在手上同书中的图片相对比,我也不能确定在我面前的就是作者说的那种树。我想作者也并不在乎这一点,因为没有哪一种树用详尽的笔墨来描述他的外观的,大多数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印象,某种感觉,但很有意思。
把这本书归入科学类书显然不合适,但他仍然还是在从某种学术的角度在告诉我和这些树木相关的科学、历史、宗教、文化,甚至是生活,所以这本书似乎也不能完全放入文学一类。
树木本身不需要人类给他们什么荣誉,但这本书的确是纪念那些古老的树木功绩的丰碑,让我们看到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与这些树木互动,在自然界中相互影响,成为这个大自然当中的一部分。人来在改造自然,自然也影响着人类,尽管这些树木一动不动,但随着四季更替,岁月前进,他们自己也是一部历史,不止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是见证着世界的发展。
作者选中的这些树,并不是所有能够活的很长时间的树,甚至有些树的生命也很短暂,但他们都贯穿这人类的发展,严格来说,已欧洲的西方国家发展为主,他们不是因为自己的生命历程的长而被记录,而是因为他们和人类共同创造了人类的历史和文明,所以他们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在作者的世界里,世界是那么统一,仿佛在他生活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拜访每一个角落,随时又有远方的人拜访他的角落,他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是那么熟悉。
这在中国还做不到吧,南北习俗本身就大相径庭,气候条件完全不一样,生活习俗也截然不同,但就宗教,就有很多种,百家争鸣的思想,谁能把他们都说的一清二楚呢?
我希望也有这样一本书,书中可以看到大地山河的轮廓,乡俗民风的影子,让西方看到 “神秘的东方” 清晰的样子。他也许可以在树上看到,也许可以在其他地方,那些留存着中华历史印记的地方,我要去看一看。
书摘
突然爆发的物种灭绝就是这样,本来平凡的事物只需留在原地,就会变得不凡。-- 榆树
并不是说这些树正在攻击,他们只是在照顾自己。-- 欧山楂
在某种程度上看,自然林是最不自然的生态环境,即使它看上去似乎最有未被污染的自然之美。-- 松树
关于苹果树,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 “自然” 的东西。就连他们成熟的轮廓也常常是人造的。-- 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