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书上,或者野史上,或者小说里,总有提及各种毒药,其中牵机药、鹤顶红、断肠草、蒙汗药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毒药。

牵机药(马钱子)

牵机药的出名之处在于宋太宗用此药赐死南唐李后主。“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大概就是吃下去后,人就开始抽搐,头脚相接,身体僵直,形成“弓角反张”的状态,不断重复,就像古时的织布机在织布,所以起名叫“牵机药”。
马钱子的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现在部分老鼠药也是此种成分,马钱子碱是一种碱性物质,据说误食后喝醋可以缓解,酒后服用会加重症状,由于很容易被声音和光线诱发症状,所以中毒后最好在安静和遮光的状态下减少发作频率。
食用马钱子后起初烦躁不安,瞳孔缩小,视觉听觉等感官变得异常兴奋敏锐,然后瞳孔散大呆滞,全身震颤,心跳加速,全身各处肌肉全部紧张绷直,伸肌与屈肌同时紧缩,脸上肌肉痉挛出现怪笑的恐怖表情,头部后缩,腰背直挺,小腿伸直或向后弯曲,身体就像弓箭向相反的方向弯曲一样,僵硬不能自控,也不能呼吸,痉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缓解,病人肌肉松弛,疲惫不堪,但很容易又被任何细微的光线、声音等刺激重新激发,这种症状一直持续,直到精疲力尽,或呼吸麻痹窒息而死,甚至死后都可能还在继续抽搐。

鹤顶红(砒霜)

古代制作砒霜不纯,含有大量硫和硫化物,所以显示出红色,古人使用银针试毒,也是通过银与硫化物的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而不能直接测试出砒霜,古人联想到丹顶鹤头上的红色而起鹤顶红的别名,有说鹤顶红实际指红信石,这种石头是天然的三氧化二砷矿石,呈红色,即是红砒石,民间又叫红矾,纯度高的呈白色,叫白砒石(不叫白矾,白矾一般指明矾),所以让人联想到丹顶鹤。纯的砒霜(三氧化二砷)是白色无味晶体,类似霜状粉末,所以叫砒霜,他与面粉相似,能溶于水。
砒霜是最贵老的毒药之一,据说皇帝处死大臣常常在就中加入“丹毒”,大臣也在朝中藏有鹤顶红,以便在急难时候服毒自尽。
砒霜进入体内,迅速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破坏细胞呼吸酶,阻断细胞氧化供能的途径,刺激肠胃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破坏血管、肝脏,砒霜可以直接伤害皮肤,粉末也可能被吸入,有致癌性,所以应避免接触,如食入砒霜,可大量引用牛奶、蛋清等蛋白质,催吐洗胃。
中毒者出现咽喉灼烧感,口渴恶心、剧烈腹痛、然后开始呕吐,先吐食物,再吐黄水,接着出现腹泻,普通粪便拉完后,继续拉出米汤一样的粪便,有时因为胃肠破坏而大便带血、随之体温、血压下降,最后虚脱昏迷,循环衰竭而死亡,服用量大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头晕头痛,四肢疼痛并痉挛,迅速不省人事,在1个小时内就会因呼吸麻痹而死。

断肠草(钩吻)

民间的断肠草是一个范名,基本上毒性很强的草药都叫他断肠草,文献上的断肠草多是指的钩吻,有把断肠草、牵机药、鹤顶红称作“上古三毒”。断肠草全身有毒,其嫩芽尤其毒性强烈,断肠草花和金银花相似,所以经常有误食断肠草中毒的事件发生。
钩吻含有多种毒素,其中几种钩吻碱,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使肠道发黑黏连,呼吸麻痹,他没有固定的解药,只有削弱症状,待其自行消退。
服用钩吻30分钟就会发病,出现烦躁不安,四肢无力,心慌,呼吸急促,而后咽喉灼痛、口吐白沫、腹部剧烈胀痛,头晕、瞳孔散大,视物不清,言语不整,四肢震颤,呼吸和心跳减缓,严重的还会皮肤发黑、昏迷、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最后心脏和呼吸衰竭而死。

蒙汗药(曼陀罗)

蒙汗药是出现在小说中的迷药,他能使人软麻,抑制汗腺分泌,让人处于昏睡状态,所以叫蒙汗药。蒙汗药具体的成分还无法考究,但根据其特性和古书中对于麻药的说明,和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效果相似,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所以多数人认为蒙汗药主要也是曼陀罗花的成分,也有说蒙汗药是草乌、押不芦,这里就当作他是曼陀罗。
曼陀罗花产于中国西南各省,我国古代记载的麻醉剂几乎都是以曼陀罗花为主要成分,曼陀罗在秋夏之交开出白色或紫色的花,叶、花、果实都含有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生物碱,有镇痛麻醉的作用。这些生物碱会让副交感神经抑制和中枢神经兴奋,抑制腺体分泌,对大脑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一般症状会在24小时内自然消失,严重的会痉挛、昏死。
曼陀罗花食用后半小时左右就会产生作用,少量会导致口感、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热、心跳加快、头晕、神志不清、哭笑无常等,严重的会进入昏睡、痉挛,最后可能昏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