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与马超
马超和吕布,后人常将此二人放在一起,在《三国志》中仅此二人获得“虓虎”评价的人物,民间三国故事中也有“前三国吕布、后三国马超”的流传,其武力都是不言而喻,而在他们的人生中,甚至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两人也有所不同,后人对他们的评论也不一样。
吕布
曹操评价吕布,此人狼子野心,诚难久养,后人也评价他反复无常,见利忘义,志在逆乱,从吕布杀了原主丁原和义父董卓,就知道此人没有什么道义可言。
也许吕布自身,也知道自己武力过人,常常因此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是良才枭雄,不可一世。他先是不顾正道认凶暴的董卓为义父,当董卓对他表现出一点不尊重时,心中就多有不满,与人合谋,杀了自己的义父。吕布杀了董卓之后,也不能继承其位,仗着自己杀暴徒有功,十分骄傲,要投奔袁术没有答应,转投奔袁绍,仗着自己有一些战功,多次要求增加兵力,又不管好自己的军队,手下将士时有抢掠百姓,最终不能和袁绍共处,后来袁绍也想除掉他。
再后来与曹操交战,又被曹操用计破兵,然后投靠刘备,吕布对刘备说,我杀了董卓,关东却没有一个人接纳我,都想要杀了我。吕布缓过气来之后,袁术与刘备交战,吕布又被袁术的二十万斛大米引诱,合兵攻打刘备,后来袁术的大米没有送到,又收留了刘备。吕布小有势力,袁术想要拉拢他,提议和他结为亲家,都已经把女儿送出去了,又被游说,追回女儿,还把袁术的使节杀了。
吕布派陈登去朝廷求的徐州刺史之职,陈登却对曹操直言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曹操给陈登升了官,却没有给吕布一个官职,吕布心中不快,对陈登说,你父亲劝我与曹公合作,我才拒绝了袁术的婚约;而现在我一无所获,你们父子反倒地位显赫,加官晋爵,我被你们出卖了。陈登也不畏惧,回答道,我见曹公时说:‘对待将军您,要像对待猛虎,应当让他吃饱,如果不饱,他会吃人的。’曹公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对吕布更像是养鹰,饿时可以利用,而当他吃饱了,却会自顾飞去。’吕布也没什么话讲。
一直得不到满足的吕布最终还是反叛朝廷与袁术结盟,后来被曹操围攻,他自己少谋略又多疑,终于向曹操投降,此时吕布想要投靠曹操,刘备却说到,你难道忘了吕布是怎么对待丁健阳和董太师的么,曹操不再留恋吕布的勇力,狠心杀了他。
马超
马超是西凉马腾之子,他和吕布都算得上是北方人,性情上都是耿直火爆。一听说曹操要出兵收付西凉,他立即起兵反抗,虽然一时得势,但最终还是由于自己内部不够信任,中了离间之计败下阵来,马腾一家也被曹操满门抄斩,落得家破人亡,家业崩塌,最后也是亡命逃跑,随后又在凉州快速集结,继续反曹,原本也有一些成绩,但他杀人如麻,将投降的将领也杀掉,占领了冀城却没有管好,后来在冀城被反叛,妻儿都被杀害,马超只剩下孤身一人和兄弟马岱。
然后马超投奔张鲁,张鲁很喜欢马超,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张鲁的手下杨白等人忌惮他的才能,要加害他,此时刘备正在攻打西川,刘备派人结交马超,马超于是投奔了刘备,在刘备手下一直到死。
马超也曾受到过反叛的引诱,彭羕被刘备派到外地,心里很是不快,对马超说,你我内外呼应,平定天下,马超随后告发彭羕。
马超虽然死的早,但只是病死,也算善终,死后还被追为“威侯”。
出身
吕布的出身也许没有马超这般大家庭,吕布本就孑然一身,自持骁勇善战,觉得应该有所建树,但又没有足够的原始积累和势力,所以他常常依附于人,又总是伺机建功立业,他视自己为即将升起的一方霸主,为了功成名就,总要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但他有勇无谋,缺乏大略,反复无常又给他带来了不好的名声,想要开辟自己的天下,确实不够。他就像时代酝酿出来的叛逆的种子,在乱世之中不安分的寻求机会。
马超生在大家族中,生来就拥有西凉的天下,再没有什么需要去争取的,也没有要四处征战的想法,只是因为曹操设计杀害了父亲马腾和其他亲人,为报父仇才与曹操交战。但在报仇时又失去了自己的妻儿,他实在是没有了称霸一方的欲望,在他死时,也只是对刘备说,我宗族门下数百人,都被曹操杀尽,只有将唯一的弟弟马岱托付给你,然后黯然离去。他更像活在战争时代的农夫,要把自己的农场经营好,当战争伤害了他的家人,他只想要报仇,然后继续延续自己的农场。
文化
或许吕布出自市井,历经小人恶霸,他身边都是坑蒙拐骗,欺压百姓,所以他做了将军,手下兵将多是烧杀抢掠,也没有一个管理的想法理念。
马超虽然家道中落,但毕竟是大家族,有正统的教育,正直的性情,有带兵的经验。
放到现在的社会中,吕布就是一个经常跳槽,文凭不高,有一身技术所以内心不安分的人,这样的人很难在一个地方长久的待下来。而马超则是一个高学历高文化的代表,站好自己的位置,踏实的坐下来。
抱负
吕布和马超,都是骁勇善战,但从抱负上来说,吕布应该更强。
吕布一心想要立足于天下,但却输在没有文化上,自己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杀了董卓有这么大的功劳,天下却不能容我?持才放旷,自以为是,就是他不能做大的原因。
马超也曾带领西凉,也自称征西将军,但眼见势力削弱,审时度势,很快为自己重新定位。
一个出身草芥,又想当王,一个出身豪门,退而为臣。
草芥当王让人怀疑,军统做臣,自然能胜任了。
后人都把这两个人的武力放在一起评论,但他们的成就,却都不值一提。这世界就是这样,拥有力量的人,不一定就拥有全部,但各自有自己的角色,除了这二人,在武力上见长的人也很多,张飞许诸都和马超酣战过,他们都能在历史中留下名字。
建树
吕布马超,生平都有所起伏,看他们势力最大时,吕布带兵十万,占领徐州,而马超在凉州反曹时,也是大概十万兵,都让曹操差点丧命,若不是曹操奸诈狡猾,都可能被这二人抓了去,虽然马超的凉州是其父亲的家业,但战败后还是通过自己的力量重组军队,给曹操带来不小威胁。
从他们的功绩上来讲,我觉得吕布和曹操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吕布草根出身,相比起来,还更加“励志”一些。
但从他们对时代带来的影响来说,吕布反复无常,确实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足够强大,可能影响到任何人的霸业,而马超全家被杀之后,性情收敛了许多,归顺刘备后,也再没有太多的动作。
结局
吕布后来被曹操在下邳围攻三月,实在支撑不住,军心涣散,最后被曹操抓住,曹操将他缢杀枭首,死时大概48岁,而马超辅佐刘备七年,最后病死,死时也就47岁,除了死法不一样,连活的岁数都差不多。
马超得了什么病,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后人推断可能是不能为家人报仇,也说可能是在刘备麾下未受重用,常常自危,心惊胆战,各种原因,导致抑郁而终。他告发彭羕,死时上书刘备,处处体现出他对现实的屈服和担忧,可见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也过的不甚如意。
有人说,刘备也担心马超最后抢了他的地盘,所以将他边缘化,毕竟当初不顾家人造反,最后导致全家人都丢了性命,这给他本人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更何况刘备和他大部分人才,都是出身贫寒,只有马超是名门之后,毕竟不是一个世界层面,而且还有异族血统,防他也可以理解。
同时马超是名门出身,家业在他手下毁于一旦,而吕布是草根出身,自己打下了一块地盘,从他们自己的经历来说,吕布不论多大的失败,都比他出身时好,所以任何失败对他来说,也不过就是一次失败,再夺过来就行,而马超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想到自己曾经的落寞,对他那么大的打击。对于马超自己来说,也不敢再有什么过多的想法,就算真想放手一战,哪怕是为了刘备,他也担心刘备会多想吧。
后世评论
从正史上来讲,吕布和马超,在武力上都是超群绝伦,在人品上,都不太好,吕布狼子野心,反复无常,马超也不顾家人安危,不孝不义,在用兵上,也都没有深谋远虑,所以都被曹操用计打败。他们都只能算作勇将,如果像赵云一样兢兢业业,忠心耿耿,必然是难得的良将,但他们都有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野心。
三国演义中把吕布贬为三姓家奴,却把马超写成一世之杰,有一个评价是“超幸得所归,不终名为贼”,还好马超投奔了刘备,不然最后身败名裂,死的时候也是贼了,正是因为他投奔了刘备,所以最后留下了个好名分,而吕布最后,就只剩下个“三姓家奴”了。
所以后人在评价二人,对于吕布,总是强调他的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而对于马超,更多是说他勇不可挡,仪表堂堂。
感悟
马超和吕布,固然有自己强大的一面,强大到令人畏惧,但他们在另一些方面,又有些偏科,对自己认识不够,最后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他们要么调整自己的定位,做一个大将军当然可以功成名就,但他们有不甘于只做个将军,要么他们厚积薄发,认真提高自己的实力和势力,这样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但在三国那样的大环境下,哪里有他们积累实力的时间和机会呢?
回想自己的人生,也许我自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所经历的这些事情,自己还真是只是一个渺小普通的小角色,或许比最普通的人,稍微特殊一点点,但远不足以有资格让我独立在众多人之上,还是要不断的完善各方面能力,把不好的做好,把好的做的更好。
同时还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甚至兴趣范围,放到三国时期,我是做谋士,还是做武将,还是做枭雄,甚至是兵卒,亦或者农民百姓?